
2021年以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把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学校“双高”建设的重要基础,围绕“六个好”标准,积极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近师生、生动多样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工作载体和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高质量发展。

夯实目标责任 建立健全体系机制
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印发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创建工作管理与考核奖惩办法,继续保持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学校文明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会召开4次会议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委书记与各相关部门、党总支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成立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QQ群,确保文明校园创建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强化理论学习,创新开展“版块式、开放式”学习形式,共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6次,邀请省委文明办主任鲍贻勇到学校作报告,对学校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半年为师生讲主题党课、听思政课和做专题报告2次以上。

开展“正禾”工程 打造文明校园特色品牌
为打造文明校园特色品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施“正禾”育人工程,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灯塔引航”“爱国力行”“德种心田”“新知视野”“昂扬奋进”“行为养成”“人文浸润”“耕读修身”等10个项目,精心设计了60项支撑活动,其中必选活动14项、认领活动46项。工程实施以来,已开展话剧《共产党宣言》排演、“十大节庆”教育、“中华经典晨读”教育、“24节气暨农耕文化”教育、“耕读文化”教育、“重温红色经典弘扬革命传统”红色教育、“151”关爱老教师志愿服务、万名师生冬至包饺子、“千名师生一线支农助农”等14项重点活动,深入推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弘扬“后稷文化” 营造健康向上校园文化
依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以弘扬“后稷文化”为主线,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挖掘“后稷文化”丰富内涵,凝练出了“胸怀天下、扎根大地、力耕勤读、矢志兴农、立己达人”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作为全体师生的价值引领与成才目标。成立“后稷书院”,邀请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史学家樊志民、榆林市委人才办主任加建新分别为师生作了三场报告。今年8月底建成的耕读文化馆面积达1000㎡,多维度、全景式阐述了耕读文化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和当代意义,开馆以来,各二级学院先后组织1920余名师生进馆学习,省内多所兄弟院校和杨凌中小学学校学生前来参观。

创建“无烟校园” 打造清新健康校园环境
为净化校园环境,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创建“无烟校园”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美化净化校园环境的活动。围绕“创建无烟学校、净化育人环境”主题,开展“无烟校园”创建活动,签订900余份控烟承诺书,遴选37名教职工禁烟劝导员,组织30名学生成立禁烟劝导小分队,形成了良好的“无烟创建”氛围。实施“魅力校园”工程,打造校园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了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5人,师生比1:3717,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2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并进行评比表彰。组织学生参加了“网上祭英烈”活动、“五四”争做美德青年活动、“青年向党”校园歌手大赛活动、“向国旗敬礼”活动。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当好学生引路人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各二级学院成立师德建设小组,多措并举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党支部,实现党建与教学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创新“党建+X”工作机制,在各项急难险重工作中凸显党建引领。注重师德建设的日常化和持续性,形成了“讲、学、做、评”四位一体师德建设体系。注重典型培养选树,推荐“三秦楷模”1名,陕西好人1名,示范区“道德模范”4名、“最美教师”2名。
开展志愿服务 加强社团和学生组织管理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打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品牌,让大学生在社会志愿服务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志愿汇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学校、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4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总人数达16387人,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78%。在志愿云建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分院志愿团体,总人数1812人。每季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二对学生社团进行改革,数量由150个减少到79个,增加了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数量和经费支出力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获得2021年挑战杯省赛陕西高职唯一主赛道特等奖。(通讯员 崔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