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杨职>>正文

【中国教育报】肩负起新时代农业职业教育历史使命

时间:2018-01-16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点击数:

   1月16《中国教育报》7版刊发了我院院长王周锁署名文章《肩负起新时代农业职业教育历史使命》全文刊载如下(详情进入):

   

   

   

肩负起新时代农业职业教育历史使命  

王周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加快补齐“三农”这块发展短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  

立根固本 融入大战略  

履行育苗蓄才新使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点是加快建设“人的新农村”,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之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导力量。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民现代化,实现农民现代化的关键在教育,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职业教育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现代农业育苗蓄才,使之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源泉。  

    新时代农业职业教育必须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一中心工作,接续担当,善作善成,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发展新动能。  

守正开新 树立大格局  

构建多元培育新体系  

    时代新使命催生培育新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农业职业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一要求,守正开新,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全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多元培育新体系。  

    一是定向培训提高专项技能,提升职业农民从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水平。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在县区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开展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的技能专项培训。合理设置培训科目,定期组织专家教授对口培训,使职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学到并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二是系统吸收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培养现代农业生产领军人物。职业农民学历教育要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采用农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灵活教学模式,顺应务农农民学习规律,适应农民居住分散、学习与生产兼顾的实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学习课程,允许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或增开其他课程,确保每位学员学用结合、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三是全面培育储备新生代职业农民,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端后备军。培育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生代职业农民,必须解放思想,推进“高站位、多层次、宽口径、立体化”的跨专业融合培养模式,实行专业技能之外的“加餐”式培育。在涉农专业中选拔品学兼优、热爱农业、专业技能较强,且毕业后有意愿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学生,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之外加入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农业机械、信息技术等理论知识,培育一批学农爱农、精通农业、具有大农情怀的高层次未来农业生力军。在非农专业教育中通过开设农业基础课,开展农业主题教育,普及农业知识、培养农业情怀、提升农业素养,为现代农业吸纳多元新生从业力量。  

科技引领 产教大融合  

探索服务三农新举措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农业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培育引领作用,必须整合农业职业院校、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方资源,探索融合路径,不断完善服务三农新举措。  

    激发活力,实施科教专家科技包村帮扶机制。激发农业职业教育各要素尤其是农业科教专家活力,由地方政府确定年度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带领学生在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包村及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此举既便于实施探索任务驱动、顶岗实习、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又便于将农业技术技能延展应用到基层一线,取得精准扶持、到位服务、教学相长的多赢成效。  

    校政联动,打造专家大院技术咨询服务高地。由地方政府出资在当地为农科教专家建设集科研、办公、生活为一体的专家大院,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农科专家带领学生开展科研推广,组织生产性实践技能训练。通过专家大院这一有效载体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咨询指导、成果转化等并行提升。  

    示范引领,搭建科教基地辐射带动与产学研结合平台。以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将农业科研推广项目集中到建立的农业科学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依靠地方政府的统筹职能,采取“政府+科教人员+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开展新技术推广和新品种引进,教师实践锻炼、学生实习实训、农民培训,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集团化办学,校政企密切合作共育高端农业技能人才。建立以理事会为基本机制的紧密合作型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共育农业高端技能人才。发挥各参与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校企合作、招生就业、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高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和人才共育。  

    协同创新,交流合作,提升服务三农整体竞争力。通过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地协同等多种形式,建立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农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全方位融合,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农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积极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典型做法,通过人才交流、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对口支援等,不断提升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和服务“三农”整体水平。  

    (作者系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