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杨职>>正文

【农民日报】“南果北种”何以长久?

时间:2025-04-29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点击数:

近年来,南果北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放种植、模仿产地种植模式到向精细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在为北方百姓带来味觉新鲜、视觉奇观的同时,也促进了设施农业观光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契机。

关于农业生产,《晏子春秋》中曾有个古老的断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难道南方水果注定就与北方土地绝缘?时移世易,如今在我国北方的温室大棚里,火龙果红黄相间、番石榴馥郁清甜……盎然生机给出了否定答案,曾经被视为天堑的南北种植界限,正被南果北种轻松跨越。

近年来,南果北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放种植、模仿产地种植模式到向精细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在为北方百姓带来味觉新鲜、视觉奇观的同时,也促进了设施农业观光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契机。

为什么要南果北种

南果北种,狭义上是指将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果树种类,在北方温室条件下进行种植并形成产量的一种生产方式;广义上则是指利用北方的设施模拟南方的气候环境,满足南方果树(包括不抗寒的落叶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光、水、气等环境条件,进行果树种植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我国,南果北种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农业科研人员就开始将一些南方特有的水果品种引入北方地区进行种植,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耐寒品种的筛选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尝试解答南果是否能北种的科学追问。

通过不断地试验和优化,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南果北种技术体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热带果树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热带果树团队)负责人孙猛介绍,在辽宁,南果北种可以分成三个阶段,2006年之前属于探索阶段,部分科研人员出于科研爱好而开展研究,但并未规模化;2006—2016年,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果北种实现了室内的采摘观光,逐渐被应用于都市农业;2016年后则是产业化阶段,市场对南方果树的需求逐渐从好看转化为好吃,技术示范推广让广大农民也有了入场券

为什么近年来南果北种发展如此迅速?一方面,物以稀为贵正推动设施果树产业寻找相对稀奇的小众品种,南果北种打破了地域、季节、熟期的限制,实现了设施与露地同发展、南果与北果共栽培,为水果的周年供应提供了新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水果口味的追求更加多元,高端需求也逐渐浮现。南方水果以其馥郁的果香、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成为北方消费者舌尖上的新宠,但千里迢迢的运输,无疑给它们蒙上了一层保鲜难”“成本高的阴影。南果北种恰似一场及时雨,让北方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新鲜、熟度高的南方佳果。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南果北种解决了设施果树品种相对单一的问题,扩大了优良品种的栽培区域,延长了鲜果供应期;而从技术进步角度来看,南果北种也折射出近年来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南果北种目前在我国北方栽培面积已超过1万亩,北到黑龙江、西至新疆,已遍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

我们自1999年开展南方果树在北方设施种植的试验研究,2002年底小汤山特菜大观园种植的番木瓜果实成熟采收,拉开了南果北种的序幕。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的南果种植面积达1146亩,比2023年增加了8.5%,南果园区遍布了13个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北京农技推广站)许永新研究员介绍。

在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火龙果产业研发中心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青皮她园合作社)联合攻关,由南果北种走向了南果北育。目前该团队拥有自主培育的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设施种植的火龙果新品种2个,制定火龙果设施种植技术地方标准5个,获批授权火龙果设施种植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方面专利7个。我们陕西民间有很多高手在尝试南果北种,部分水果已经种植成功了,比如青皮甘蔗。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火龙果产业研发中心主任牛永浩说。

综合来看,源于科研探索的南果北种,近些年经历了从小拱棚、大棚到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的发展演变,在现代设施条件下不断焕发新生,其可以有效预防自然灾害,降低病虫害对果树的威胁,从而生产出安全、优质、高档的果品。在提供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同时,南果北种也能为生产主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果树种植的生产经营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如何实现南果北种

异域种植果树需要对其进行驯化,不同树种的表现不同,与原环境契合越好的驯化难度越大。孙猛一边说着,一边推开了热带果树团队试栽棚的大门。金桔、蜜柚、龙眼、杨桃、枇杷……放眼望去,硕果累累,翠色葱茏。这个大棚如今收集、保存了各类南方果树种类33个、品种75个,是热带果树团队十多年来攻坚克难的结晶。

2012年成立以来,热带果树团队就以北方设施条件下南方果树资源收集、评价与分析,优新品种选育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广为发展方向,完成了大多数主流南方果树的引种试栽、品种筛选和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筛选出的台湾大红火龙果、不知火杂柑、玛斯义陶芬无花果等品种已经以辽宁省为中心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

对于大多数南方果树来说,只要设施内最低温度保持在3℃以上、土壤pH(酸碱度)值在5~7.5之间,都可以种植,但想要获得良好的产量和品质,还需要熟悉各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说起这个,孙猛如数家珍,火龙果的花期短,晚间开花,柱头高于雄蕊,需人工辅助授粉;凤梨释迦属于雌先型,需要先收集成熟花粉,再去花冠授粉;澳洲坚果需要配置授粉树;柑橘不能混栽,混栽后无籽果实会变成有籽果实……”

在严谨的筛选过程中,热带果树团队总结出南方果树在北方种植成功的要素。温度直接决定了树种是否可以栽种,起源于热带的榴莲、椰子因为最低生长温度太高(10℃以上),在北方很难成活。土壤差异限制了果树生长,其中土壤酸碱性和微生物共生环境是核心问题,因此需要排盐,或者通过增加草炭、锯末等偏酸性的物质来中和碱性,杨梅、荔枝等树种缓苗期长短、生理性病害严重程度等都与土壤酸碱性有关。光照和湿度则与果实品质关系密切,比如番木瓜和菠萝蜜受积温影响,成熟期多在冬季。

在西北地区,南方果树的存活也殊为不易。我们这里冬季温度低,有些火龙果冻伤后细胞壁破裂,这种冻伤不可逆;夏季温度高,有些品种的火龙果会发生日灼病,导致枝条发白干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树势。牛永浩说,为了让火龙果安全越冬、越夏,亟须培育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设施种植的火龙果新品种。团队人员历经4年攻关,最终培育出了秦红龙新双色”2个新品种。

而在北京,据北京农技推广站特色作物科副科长张宁介绍,为了使品种筛选有据可依,推广站确定了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生态适应性影响因子的权重,并加入了对果实成熟期、观赏性、新颖性等观光采摘性指标的考量,同时也对栽培技术进行了创新。比如针对日光温室的空间限制,推广站创新了番木瓜倾斜栽培方式,将株高降低20.4%,使第一坐果位降低了22.3%,显著提高了种植收益;针对不同光敏感树种,推广站采取了不同的光照调节技术,研究并示范推广番石榴合理整枝及反光膜增光技术,使果实成熟期提早至11月,优质果率提高8.8%

作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自2016年开始实施南果北种项目,陆续引进了红心蜜柚、枇杷、香蕉、石榴、长果桑等十余个品种。冬天我们采用地热水供暖、天然气供暖和电供暖,电供暖成本较高,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夏天我们使用遮阳网、水帘和风机来降温,以维持恒温恒湿的理想环境。园区总经理蒲志超告诉记者,目前温室以科研参观为主要功能,但也会根据季节和果实成熟情况开放采摘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产业发展进程如何?

当前,南果北种的业态十分丰富,有生产主导型——以果品生产为核心,鲜果直供商家、消费者,或者在加工后直接流向市场;有生态主导型——打造休闲、观光园区,盆栽果树自成景观,鲜果鲜花缀满枝头,通过风景来赚钱;有科教主导型——主要对应科普教育基地和学校,面向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让农业知识随着实看实感悄然扎根……记者观察到,在各地的发展实践中,这些业态往往深度融合,有着多元化经营方式。

在北方,与南方运过来的水果相比,由于减少了运输的时间成本,北方本地培育的南方水果成熟度会更高。在北方种植火龙果是有优势的,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进而提升果实品质。孙猛介绍,火龙果是目前南果北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果品之一。

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青皮她园合作社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总面积达200亩,年产火龙果500多吨,亩均产值10万元以上,并扩展出火龙果种苗繁育、深加工和研学旅游等衍生产业。我们的火龙果种苗不仅销售到了全国30多个省市,还销售到了西班牙、葡萄牙等6个国家。合作社负责人王艳告诉记者。

2006年,王艳投身农业领域,在海南开启了火龙果种植的创业之路。第二年收益就相当不错了,我就想着把火龙果引种回北方。作为第一个在杨凌引种火龙果的人,她回忆道,当时南果北种技术匮乏,自己吃住都在棚里,每隔半小时就要记录一次温度,历经两个冬季的艰苦摸索,才终于掌握了相关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31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火龙果品种新双色”“秦红龙获首届四新农业成果新品种优秀奖。政府很支持我们,我们现在与牛永浩团队在火龙果的病虫害防治、种苗原种培育选育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王艳说。

在北京农技推广站的技术支持下,北京各区的南果北种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我们组建了一个京津冀设施南果技术交流群,群成员有100多人,每年我们都会开展线上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张宁说,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明显,市民通常有到近郊游玩的需求,消费水平也比较高。

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呀路古热带植物园是典型的观光采摘为主、兼顾生产的园区,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园区内充分利用了南方果树的特性,让游客们既能赏花又能摘果,还能逛动物园、看民俗表演、做手工……一次性拥有多种体验。而在昌平区,南口农场有限公司的南农百果园占地170余亩,20栋温室大棚都配备了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种植了十几种南方水果。我们能保证一年四季都有鲜果可摘,产品主要走高端路线,供不应求。百果园负责人王学志说,现在每年都在继续试验种植新的果树品种。

自从了解到南果北种,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天鋆就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我们原来主要种草莓,这两年和北京农技推广站合作开展试验种南果,去年种甘蔗成功了!他说,甘蔗适宜密植,生长季短,当年种植当年就能收获效益。

虽然这里的甘蔗30元一根,比市面上其他甘蔗贵5~10元,但卖得很好。因为消费者到园区能亲眼看到甘蔗的生长环境、亲自砍甘蔗,因此愿意为这种体验付费。小朋友既可以榨汁品尝,也能切段带回家。崔天鋆说,今年要进一步扩大甘蔗种植的面积,带着更多社员一起种。

火龙果在萌芽期需要进行适当疏芽,将一些多余的芽修剪掉,要不然枝条会长得支棱八翘(不齐整),主要是为了节约营养,让留存的芽有足够养分生长。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镇南营子村的生态采摘观光园里,孙猛扶着火龙果的枝条,正详细地为管理员王怀讲解技术要点。据悉,热带果树团队正带领当地农户种植皮黄瓤白的黄龙果,其口味比火龙果更加清爽,市场售价也更高,推广后将大幅增加效益。

2020年,南营子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成立了建昌镇南营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了占地面积达145亩的生态采摘观光园,种植了各类南方和北方果树,并进行股权分配,确保村民从中获益。

近几年,除了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热带果树团队在辽宁也不断扶持可以与南果北种相联结的其他主体。在沈阳水木清华生态花园,丛丛南方草木交错相映,其中放置着不同的家具用品,辅以书法作品、帐篷、摆件等,一区一意境,将南方果树、花朵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沈阳市苏家屯阁润荣园艺的嘉宝果基地,即便外面是寒冬,室内却是热气腾腾,曲曲折折的小径边种满了嘉宝果树,这种水果形如葡萄却不成串,如大颗黑珍珠镶嵌在树枝上,无论是观赏还是食用都广受好评;在锦州市东方华地城湿地风景区的生态餐厅里,高大的香蕉树集中连片,宽叶通过木栅栏微微探头,给用餐的消费者以处于热带丛林之感,倍感新鲜……

实践证明,南方果树宜食宜赏的特质,决定了其可以适配于多种场景。它可以融入庭院设计、餐厅环境改造、家庭农场等,未来,我认为还可以围绕南果打造出室内的露营基地,这样在北方冬天的时候,人们只要一进大棚,立马可以得到很奇特的体验,市场潜力很大。孙猛说。

未来还能怎样发展?

从栽培的角度来看,或许果树比蔬菜更加娇贵”——对土壤的酸碱度有要求、根系深、生长周期长、对气候变化也更敏感。因此,在产业发展初期,筛选能够成活的南方果树品种、改善温室结构是研究重心。但数十年过去,科研人员筛选品种的机制逐渐成熟,温室大棚也陆续建成,那么新的挑战是什么?接下来又该如何做?

设施里种植的南方果树病虫害相对较轻,主要是红蜘蛛和蚜虫。在果树移种的前几年,若无交叉感染,南方常见的病虫害在北方通常不会出现新的表现。孙猛坦言,南果北种目前确实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成本投入高也是一道绕不开的难题。

设施农业本身就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性,在南果北种中的体现尤甚。首先,设施南果的栽培需要两年生以上大苗,苗木购置费用高。其次,部分南方果树树体高大,需要对常规大棚加宽、加高,设施投入高。另外,为了让南方果树有宾至如归的感受,用水、用电、控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需大量资金。

管理果树大棚需要的人工成本也比较高,这可能会导致管理粗放。张宁认为,在北方,懂得照顾南果的人才还不够多。目前从事南果北种的技术人员多为60岁左右的北方果农,对南方果树的习性并不了解,仍需要开展大量技术培训。

对企业而言,也存在着招聘难的问题。即便我们给出的待遇还行,也少有大学生愿意来种地。王艳说,其实火龙果种植具有省工优势,1个人就能管理20亩,但整体用工仍面临困境,年轻人不愿从事,老年人又力不从心,招聘难度很大。

为了改变这一切,产业链上的各方都在行动。

针对高成本投入的现状,科研人员继续尝试用技术降低成本,孙猛说,接下来,热带果树团队将深入研究土壤改良和病虫害问题,针对北方温室生长的共性问题寻找切入点并逐步解决。而对企业和种植户来说,既要考虑降低成本,还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比如制作高端的果汁饮料、增加体验项目、搭配推出高端水果礼盒等。

由于南果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大多数品种在北方地区冬季均需要加温才能安全越冬,加温成本约占整个生产成本的50%在张宁看来,为了降低成本,北京各地都在考虑开发节能型品种,有些农户正尝试种植手指柠檬、冰淇淋果、不老莓等常规且在南方容易种植的新品种,目前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果树种类略有增加,产量和品质还有挖掘潜力。

针对管理难、人才不足的困境。目前,热带果树团队正在通过标准化生产和技术规程来降低成本,火龙果的生产技术规程已完成,并发布了日光温室火龙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未来还计划申请涵盖日光温室南方果树生产技术规程的总则,并逐步纳入其他果树,精细推进。孙猛表示。

从技术角度看,南果北种的可行性已然成立,但如果要让农民广泛参与,还必须考量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我们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倒推科研过程,确保技术可推广、可复制、可应用。孙猛说,热带果树团队将收集、整理并分析设施内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与光周期等数据,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创建南果生产数字化平台,推动南果生产向精细化、标准化发展。

“‘南果北种在不断探索中前行,未来有望为农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和都市农业丰富内涵作出更大贡献,但仍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张宁介绍,北京农技推广站接下来计划引选软枣猕猴桃、毛酸浆(菇娘果)、龙葵等特色品种,重点研发特色经济作物高效栽培技术,打造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在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全力推动特色作物产业提档升级。

放眼全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红星一场,物联网管控与沙土中和技术使沃柑在东天山脚下扎根;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良田镇,微喷雾化系统与高钾配方施肥技术助力香蕉林傲立寒冬;在山东胶州胶莱镇,恒温恒湿大棚与十年技术攻坚培育出数十种热带水果……

我们可以看到,南果北种在实现农文旅三产融合、走现代都市农业之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未来还需在科技赋能市场理性间寻找平衡:一方面,以数字化平台优化生产流程,用节能品种降低环境负荷;另一方面,深耕都市农业场景,将果园变为科普课堂、将果实转化为文化符号。

一个产业想要长久发展,需要具备自我造血功能,而且一定要考虑农民的接受程度和种植意愿,这是核心所在。正如致力于南果北育的牛永浩所言,唯有让每一颗跨越千里的果实,既能承载农民的增收希望,又能滋养都市人的生活美学,这场农业创新才能真正扎根大地,突破时空界限,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