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杨职>>正文

【杨凌发布】杨凌职院:新型“订单班”走俏 加速产教融合“双向奔赴”

时间:2025-04-15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点击数:

在杨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班”的学生很走俏。


今年,2023级畜牧兽医专业137班朱烨奥童,自愿加入了“石羊农科现代养猪技术订单班”,学校与公司每月给订单班安排了专题报告和拓展训练,还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很多课程由企业一线专家亲自讲授,毕业就能上岗,操作起来得心应手。”朱烨奥童说。


这背后,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因势而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成果。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朱亮亮称:“现在学校各个学院合作范围从企业延伸至民营、外资企业,实训基地也由校内不断向校外拓展。”



目前,学院已与多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建成130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开放共享的实习实训基地。各个订单班累计培育了众多高技能人才,企业直接签约率高达93.8%。



近几年,随着我国养猪业加速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企业因产能扩张、技术升级急需熟练掌握自动饲喂、智能环控、生物安全、疫病快速诊断、大数据管理等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石羊农科现代养猪技术订单班”应运而生。


这是杨凌首次探索“双主体、双循环、递进式”职教班,不同于以往校企合作的“你培养,我接收”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理论+健康养殖+智能设备操作+疫病防控+管理能力”五模块课程体系,将企业技术标准(如智能猪场SOP)融入教学,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既解决了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就业通道。


在石羊农科实时监测系统的镜头里,分布在省内各个基地的养猪场区中,来自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身着工作服,在老师带领下,在生猪养殖区全神贯注地进行智能实践操控。


石羊农科人力资源总经理常立红介绍:“实习初期,我们将养殖板块细分,每个环节都配备顶尖专业导师,白天现场指导,晚上复盘总结,确保培训结束后能培养出‘适用’的技能型人才。” 如今,企业生产区六分之一的技术工人来自 “订单班” 。


王伟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1届 “石羊农科现代养猪技术定制班”学生。毕业后,他凭借订单班的优势顺利入职石羊农科,担任公司合作猪场的代养管理员。经过四年技术管理的沉淀,如今他管理代养规模达上万头,年薪超过20万。


王伟在电话采访中告诉我们:“当初选择进入‘石羊农科定制班’,就是看中了能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和实践机会。”



赵永超是蓝田石羊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猪场场长,毕业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虽不是订单班学员,但在他管辖的生产一线30多名技术骨干中,有15名来自“订单班” 。他透露,目前猪场里阶段性管理段长月薪可达12000元-15000元,一半的技术员月平均工资能达到8000元。


“订单班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对养殖场的各项流程、技术规范都高度熟悉,沟通协作起来效率极高。” 赵永超对订单班带来的红利很是认可。


“目前,合作近十年来,我们学院累计培养200余名现代养猪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与石羊农科直接签约率达93.8%。”石羊农科现代养猪技术订单班班主任闫红军老师高兴地告诉我们。

“由于这些学生实习期间参与了企业生产过程,所以留用效果显著,依靠这一模式,为我们企业储备了一大批以技术为基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石羊农科人力资源总经理常立红说。


在石羊农科,“订单班”学生从基层到中层,在各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彰显该模式优势。这一成功范例,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动力。


如今,这样的校企合作已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蔚然成风,职业教育与产业似齿轮般咬合共进。学校先后与相关企业对接开设宠物菁英班、现代物流、奶牛精英班等“订单班”,项目落地更加安心。

在专业设置上,学校以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点,聚焦西部重点产业和干旱半干旱农业产业高端,主动对接国、省级重点产业链,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30余个专业,打造与杨凌示范区及周边地市产业群、产业链高度对接、深度融合的专业集群,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



从“黑板教学”到“猪场实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订单班探索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这种“把课堂搬进企业”的育人模式,既有效破解了企业“用工荒”难题,又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提供了优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