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杨职>>正文

【阳光报】“红心耕读”育强农先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涉农高校红色育人新模式

时间:2025-04-07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点击数:

3月29日下午,“窑洞薪火照初心,红领巾筑梦启新程”研学活动在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党支部活动旧址开启。来自杨凌高新小学四年级的50多名学生聆听抗日故事,追忆烽火岁月。这是杨凌中小学生“非凡少年耕读未来”红色研学之旅中的一幕,也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一个缩影。
  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裴红波 解晓盈 陆敏 文/图


学校与渭华起义纪念地管理中心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小麦育种专家赵瑜研究员讲述自己六十余年如一日扎根麦田育种的故事

学校学生开展“庆七一 颂党恩”红歌快闪

学校师生走进乡村开展千名师生一线支农活动

杨凌高新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参观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党支部活动旧址

学校学生走进校史馆,学校史校情,庆九秩华诞

 挖掘红色资源 彰显育人特色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深挖学校创始人于右任等创办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的兴学兴农故事、老校长黄绪森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并创建杨陵地区早期中共地下组织的红色革命故事、小麦育种专家赵瑜扎根麦田60余载先后培育出9个“武农”系列小麦品种的育种报国故事以及“经国本 解民生尚科学”办学理念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通过课堂讲授、师生研讨、主题班会、现场参观、主题党日活动等,让学生重温学校与国家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发展共奋进的故事,感受老一辈杨职人的精神风范,不断在学校精神中汲取营养,在国家伟业中坚定矢志前行,在实践活动中让理论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从校史富矿中挖掘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以“种子精神”为主线,拍摄学校宣传片《种子》;组建学生志愿讲解员队伍,通过把校内红色场馆“实践课堂”的学生培养成“红色讲堂”的讲师,实现由内而外的思政效果外溢。
   讲好思政红课 夯实育人基础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将陕西发生的伟大革命事件、诞生的革命先烈、留下的革命文物和革命纪念地,以及孕育的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迁精神等,巧妙地转化为思政教学素材,并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以“农”为特色的红色思政课程群,进一步增强了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厚植了学生学农爱农、知农为农的情怀。同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借助学校合作共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创设了情景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模式,使得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不断提升,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建设一址三馆 拓展育人阵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挖掘并充分运用校史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修复重建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党支部活动旧址,全面展现了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附设高职广大师生投身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被授予了“杨凌示范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是杨凌的首个红色场馆。旧址包括上下两层12孔窑洞和党员活动广场两部分。窑洞以时间为顺序,全面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附设高职广大师生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以及自建校起,学校始终围绕“爱国奉献、追求卓越”这一主线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旧址揭牌以来,省内外兄弟院校和杨凌政府单位、驻区企业、学校师生来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题党(团)日活动70余次,提升了红色文化育人成效。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与全国农业展览馆合作建设了“百年伟业 红色三农”研学馆。该馆面积约800平方米,通过陈列大量珍贵的资料、图片和实物,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农民从翻身得解放到脱贫奔小康的光辉历程,面向杨凌及陕西各地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开放。为增强广大师生的爱校、荣校意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校史馆。位于校史馆二楼的耕读文化馆,建设面积达1000平方米,包括序厅、耕耘树艺、科技惠农、力耕勤读和耕读体验等5个部分,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展陈、模型展示、场景还原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多角度、全景式地阐述了耕读文化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和当代意义,深刻解读了悠久、厚重、多元、包容的耕读文化,为广大师生深刻认识“三农”、倾心服务“三农”和开展耕读教育提供了文化阵地。
  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育人实效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思政课的价值观塑造功能,从大学生必修的思政课中系统梳理出25个教学要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了10个育人项目,设计了60项主题鲜明、操作性强的必选活动和认领活动,创新实施了后稷正禾育人工程,形成了“书记校长共抓、党委宣传部牵头、部门协同配合、二级学院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和“党员干部带头育人、思政教师专业育人、专任教师多元育人、广大学生接力育人、社会主动尽责育人”的格局。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学校“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履行“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围绕“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目标要求,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将耕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了“后稷文化传承课+融入耕读教育元素的专业课+第二课堂实践课”的课程体系,建成了后稷书院、耕读文化馆、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等育人阵地,开展了10余项耕读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课程体系夯基、载体平台促学、文化活动赋能、社会实践深化、校园环境浸润的“后稷文化”育人体系,并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定期组织师生代表前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马栏革命旧址、西安事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