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华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任陕西省草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从事设施栽培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开展研究脱毒草莓产业化集成技术应用体系。2月11日,在陕西省草莓工程研究中心,杨振华告诉记者,在科学化的管理下,草莓种植密度、产量、甜度等有着明显区分,最后筛选出好品种推广至生产一线。
在该研究中心,杨振华的多项专利技术醒目地挂在墙上。其中,“A”字型立体种植方式搭配智慧农业管理等在此示范并推广。杨振华介绍,团队探索出的“新优品种+EM菌有机基质+立体栽培槽架+智能管控设施”的“新机立智”高效栽培管理应用体系,可实现每亩草莓产量增产近5000斤,草莓含糖量增加至31%,亩收益在6万元至8万元,“用科技赋能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设施农业除了栽种技术的升级,科学管控也是必不可少。“团队开发了北方草莓产业研发中心智慧农业系统,不仅实时显示设施农业里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信息等9项数据,还可以在手机客户端中同步查看。”杨振华说,种植户通过该系统可以直观监测到棚里的环境数据,再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下一阶段工作。
2月12日,在西安市鄠邑区云际种养殖合作莓园里,负责人孙明亮正在忙着草莓二茬的销售工作。春节前后,孙明亮时常通过手机与杨振华沟通草莓的管护工作。两年前,孙明亮在杨教授的指导下采用新模式种植草莓,草莓产量和品质有了显著提升,去年一亩地产量近3000斤,亩均收益4万元。
近年来,杨振华团队利用陕西省草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科技示范推广,将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线上线下培训,“新机立智”体系已拓展至陕西、甘肃等地农业生产前沿,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5760人,带动就业人数6900多人,实现农业产业增收1.2亿元。
(文/图 本报记者 孙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