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934年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享有中国现代农业“绿色硅谷”之称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是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之一,也是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立足创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打造出一支具有“职教本色、三秦底色、杨职特色”的园林技术标杆团队,该团队2021年成为教育部立项建设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建设模式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确立7大团队建设关联目标、17项建设举措,紧密契合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团队建设规划,推动园林技术团队建设。
3年来,学校创新形成了“13456”团队建设模式。即一体化顶层设计,明晰团队建设目标、建设规划、资源配置、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开展三分培养,根据专业核心技能、教师能力水平和教师专长,实施分方向、分层次、分类型教师培养;建立协同机制、内部管理、评价与激励、培训交流的四重机制;实现师德师风水平、教学能力、“双主体”育人、实践能力、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的五维提升;打造师德师风有样板、课程建设有精品、数字教学有创新、模块教学有成果、技术服务有影响、大赛获奖有增量的“六有”团队。团队建设成效显著,新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教学领军人才”1人。
创新模块教学模式 提升“双主体”育人质效
学校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聚焦岗课赛证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坚持“双主体五真实四模块五提升”核心理念,构建园林技术专业团队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提升教学评价效果;依据教学评价理念、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创新提出由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共计18项评价内容组成的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构建“以岗为锚,能力主线”模块化课程体系,组建形成“专兼结合,多元融合”结构化高水平教学团队,形成“数字赋能,平台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范式,有效提升了“双主体”育人质效。创新团队开展的“岗课融合、结构团队、数字赋能——园林类专业模块化改革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在各级各类赛事中收获奖项荣誉颇丰。
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学校依托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进一步加强与陕西三木城市生态园林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建立三木园林学院,共同建设园林设计VR实训中心、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现场场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通过搭建校企文化融合、学生实习和创业、教师实践锻炼和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培养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学校创新团队建立教育资源、监控考核及协同创新等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五共”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实施“科研创新提升计划”,协同开展教科研项目研发,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科研反哺教学。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和社会培训等项目,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效显著。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1项;教师新增国家青年科学基金1项。
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新路径
学校以国家级双语精品在线开放课“园林艺术赏析”为抓手,积极向海外学校推广,提供“杨职方案”。邀请高水平外籍园林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设立境外交流项目,输出中国技术,彰显“杨职力量”。近三年,举办线上线下各类培训班18场(次),培训人数700余人,接待考察10余次近200人;学生获“一带一路”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
随着杨凌示范区的快速发展,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机遇,加快创办国家一流职业大学建设步伐,积极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孙承俊 党养性 张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