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快讯>>正文

【陕西日报】以用人需求为导向 培养特色专业人才

时间:2018-07-27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点击数:

 

    7月9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分院大三毕业生成宁和12名杨凌职院的同学们一起,来到河北涿州,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二分局办理了入职手续。大学3年,在学院“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施下,成宁不但“修炼”好了专业内功,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去年10月的招聘会上,他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表达能力,顺利被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录用。 
  今年的毕业季,面对新一波竞争激烈的就业浪潮,像成宁这样尝到学院培养特色专业人才的“花香果甜”的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为自身赢得较高职场起点的同时,也为学院擦亮了就业这块招牌。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缘何多年始终保持高数量、高质量就业率?这其中,离不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精确贴近用人需求,培养特色专业人才、为学生搭建就业“立交桥”的成功实践。 


 
 紧贴用人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10月,学院在全院创新实施以学分为导向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近3年以来,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5年,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在97%以上,许多专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抢订一空。学院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杨凌职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吸引了各地学生竞相报考,也赢得了陕西省内多所中学的青睐。在5月11日该院举办的“校校校企合作研讨会”上,来自陕西各地的80多所中学校长、30多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招考模式的新变化和新对策,以及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契机和途径。据了解,目前该院已与68所中学签订了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意向书,与28所职教中心签订了“中高职衔接教育培养协议”。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展就业渠道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出击,按照“引企入校、深度融合、集团办学、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牵头组建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发起“西北农林水高职教育发展峰会”,集团现有理事成员159个,其中企业107个、高职院校49个、科研院所3个,初步建立了以校企、校政、校校合作平台为载体,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集团办学运行机制。 
  学院创新探索并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先后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13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设“四方共建、六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试点现代学徒制改革,建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协作的有效育人模式。学院还引企入校,办学入企,组建中水学院、陕建学院、中兴通信学院用友新道学院4个企业学院。先后成立了中兴通讯、陕建五局、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中铁十二局等51个订单班,“订单式”合作培养每年过千人。 
  现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辐射中小城市、覆盖全国的就业基地网络。与企业合作组建了中国水电集团、葛洲坝集团、陕西建工集团、西北电力建设集团、中铁集团、中煤建设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引领的100多家企业组成的就业群。学院有4名学生获全国、陕西省十大学生创业明星称号;机电工程分院等3个分院被确立为“陕西省创新创业学院(系)”;学院被授予全国普通高校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首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 

  就业“五化”原则全面指导学生就业 


  “就业指标刚性化、就业任务全员化、就业信息网络化、就业面向社会化、就业重心基层化”的“五化”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坚持的就业指导原则。学院依托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建立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内引外联、辐射全国的就业信息网络,与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与5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引企入教,聘请10名企业经理为班主任,加强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指导,不但从就业理念、技巧,也从行业现状、企业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学院还投资建设了招聘大厅、洽谈室的大学生就业活动中心,为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现场招聘和远程视频招聘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保障。 
  2017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体系,学院挑选了12个优秀校友企业作为就业创业教育基地,聘请了30名创业优秀毕业生作为就业创业导师,建设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成功申报了陕西省示范性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同时,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就业项目推进就业。 
  在全方位指导学生就业之外,杨凌职院还形成了学院和分院两级企业关系维护机制和两级招聘会机制。2017年总计回访用人单位60多家,举行大型招聘会3次、专场招聘会4次、滚动招聘会311场,总计提供岗位约1.9万个,人均3.2个岗位。 

    (陈吼 崔晓)